伤心泪,断肠声
初夏的时节,日里夜里总传来孑立而响亮的鹧鸪声,在这热风冷雨的无赖年月中乱人心肠。
“唯有鹧鸪啼,独伤行客心”,鹧鸪在中国古诗中是感伤的标志,声声鹧鸪曾引发一代代文人的多少愁怨。
翻开年月尘封的前史长卷,发黄的夹藏一股稠密的 书香气味的诗集,一种深入的精力直入骨髓,那就是感伤。喜或许怒最多仅仅人心罢了,感伤却能彻骨。
杨柳依依,雨雪霏霏的《诗经》,厚地天高,痴男怨女的 《红楼梦》,从它们那儿透出的是一种哀愁,一种伤感。
古文学史上,那感伤的身影随处可见。悲伤泪,断肠声,传达的是感伤的心声。
“思君令人老,年月忽已晚”,“人生六合间,忽如远行客”,这人生苦短,六合苍莽的痛楚不时地袭上心头,使那无所依凭的苍凉挥之不去。《古诗十九首》纪录着那感伤,那孤寂,有一种天启般的意味。
“雕栏玉砌应犹在,仅仅朱颜改……”,声声催人动情的歌声承载着李后主的丝丝无法。后主失掉江山,道出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,使人不由悲从是中来,感悲伤情一发不可收拾。
李后主的感伤或许只要秦少游的哀愁能与之比较吧?“伤情处,高城望断,灯火已傍晚”,少游失掉了爱人,无法的悲苦融入如此美丽的诗句里。或许这种感伤诗他们对人世的控诉又是他们在人世的寄予。
不知何时,手中的古卷早已潮湿了一片。回想人生,感伤的日子举目皆是。置身诗人的内心国际,周处一切都具有那少许的百般无法。
“试问闲愁都几何?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”,一本《青玉案》有的是离愁别绪的感伤;“二十四前桥仍在,波心荡,冷月无声。念桥边红药,年年知为谁生”,一首《扬州慢》出现的是爱恨情仇的感伤;“六朝旧事如流水,但寒烟衰草凝绿。至今商女,不时犹唱,《后庭》遗曲”,唱出的是国家凋谢的感伤。
要说感伤的文人,或许李清照是中选的人物吧?一名软弱的女子,面临的是国破家亡的凄惨命运,但她却没有半分惧怯。“花自飘零水自流,一种想念,两处闲愁”,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傍晚,点点滴滴”,陪同她的是无止境的孤单与悲伤。“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”,“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,夜夜孤寂,伤感满怀,在这位奇女子的身上有着道不尽的怜惜与无法。
夜里遽然下起了小雨,凉风吹起窗户阵阵动静,也吹干了眼角的泪水,手中的长卷。细耳倾听,孤单的心境,伤感的心境,跃然于或明或灭的灯火里。
鹧鸪声又传来,手捧书卷,双眼渐合,却不知何时睡着了,梦里或许又回到诗人的伤感国际里,和他们一起阅历那日子的无法。
悲伤泪,断肠声,伤感的精力,又一种彻骨的凉意。

共有 0 条评论